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唯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方能立于时代潮头;唯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淮海实业集团始终把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建机制、搭平台、抓攻关、育人才,推动创新要素系统联动,着力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之进提升高质量发展之效。
完善机制激活力,创新体系显成效。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完善的体制机制则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集团公司成立科技创新部,明确职责分工,构建集团上下联动、协同贯通的工作体系。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工作的十二条举措》《淮海实业集团科技创新成果评选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两年一届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大会机制,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成果鉴定和奖励激励机制,形成了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格局。强化研发投入,近两年累计完成研发投入3.97亿元,争取政策支持资金5300多万元,2024年全口径研发投入强度达1.93%,较2022年提高0.52个百分点。
扩容平台强根基,创新生态渐成型。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集团公司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通过自主组建、联合共建等形式,筹建集团产业创新发展合肥研究院,建成淮海新材料、中勘科技等一批研究院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覆盖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健全。集团现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体系有效构建。平台的建成,不仅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了淮海力量。
数智赋能促转型,产业升级开新局。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集团公司制定并落实《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以智能化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安徽矿机“5G工业互联网助力煤机装备制造升级项目”被列入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典型案例集,相山水泥程蒋山数字化智慧矿山、华星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建设等项目,显著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同时,相王现代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入选“长三角企业数字化创新优秀案例”。
成果涌现显实力,创新驱动结硕果。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转化为实际成果,推动生产力提升。两年来集团累计立项科技创新课题69项、结题52项,获得授权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新材料公司“煤矸石超高料层自热式带式烧结焙烧法脱碳活化制备胶凝材料”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中勘科技2项发明专利荣获省专利优秀奖;安徽矿机“永磁变频滚筒直驱带式输送机”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此外,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的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结题项目73个,增收创效7900多万元。
人才强企筑基石,队伍建设增质效。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制定《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二十条举措》等12项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两年来,引进高校毕业生和成熟人才181人,举办各类培训178期,参训14800多人次。通过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实现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上”37人、“下”28人。同时,举办“健康杯”职工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构建了涵盖职业成长、生活情感、荣誉表彰为一体的人才关爱体系,为员工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淮海实业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战略,以更开放的胸怀广纳英才、以更务实的举措创新创造、以更先进的科技赋能发展,持续为打造更具战略定力、发展活力、竞争实力的现代化产业集团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