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车间的前身是支架分公司。多年来,支架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2021年新任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历经挫折磨砺,抢赶急难险重,凝聚合力爬坡过坎,逐步形成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上下同欲、能打胜仗”的“支架精神”。
不畏艰辛齐奋进,昼夜不息保生产
支架工作强度大环境苦,工作精度和作业风险都很高,只能依靠人力以集体作业形式完成,对体力和意志都提出较高要求。
2020年10-11月份,总装车间要完成130台河南重工ZF10500/20/35液压支架的组装任务。交货期非常紧,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车间组织生产攻坚战,各班组全力以赴抢赶任务。职工们每天从早上6点多一直干到晚上11点左右,遇到装配难题时,有的班组要干到凌晨2点多才能完成当班任务。扛销轴、穿胶管、卡顶梁……即便是在零下7、8度的严冬,工人穿着单薄衣衫照样满身大汗,周末更是要连续加班连轴转。尽管如此,大家没有一丝怨言,只想着能保证按时发货。
2022年10月,总装车间正如火如荼组装112台中纸厂ZY5000/15/34J液压支架,矿方要求每天发货6台,大大超出现有生产能力。职工们早早做好了每天加班的思想准备,坚决执行车间的生产调度指令,每天汗流浃背地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不叫苦不喊累,始终把控好产品质量关,解决好每一个难题,直到最后一台支架装上车,才在漆黑的深夜,顶着满天繁星,踏上回家的路途。
不怕蜀山难,只要肯登攀。支架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全力以赴赶抢任务工期,有了他们,工程顺利完工就有了保障。
群策群力“支”起来,上下共谋“一盘棋”
支架人不惧难题,他们齐心协力、上下同心,攻克着一个又一个难关。
2023年5月份,总装车间接到了5台山西金鼎ZYT21000/30/63D型过渡支架的组装任务。该型号液压支架工阻21000KN,单台重量达到80吨,创安徽矿机历史之最,组装的难度和安全压力成几何倍数增长。
“再难也得干,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来!”职工们内心笃定,支部班子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组织党员、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召开“诸葛会”,专题研究在组装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
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解决掩护梁和顶梁大销轴升降装配的问题。这次金鼎支架每台有6件大销轴,单件重量达到了200多公斤,这么重的销轴要从地面抬升到5米高的地方,并完成安装,仅仅依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
“诸葛会”上,大家纷纷献出“锦囊妙计”,关于吊装设备,有的同志提出用行车,有的提出用吊车。对于这两种不同办法,技术员袁富强说:“使用行车吊装销轴,两台行车会产生干涉,无法操作;使用吊车现场空间又不足,且费用较高,这两种方法都不太可行。我建议从其他车间借来电动升降梯,来托举销轴至规定高度,再进行组装。这样既可以防止销轴掉落,在组装时也可以在升降梯的平台上顺利推动销轴,咱们试试这个方法。”经过大家充分讨论,都认为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确定好方法,新问题又来了,在视线被遮挡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铰接孔同心是个难题。支二班班长代斌提议采用“盲对法”,这一提议获得了会议的通过,并指定了刘振元、吴振辉两位副班长负责这项工作。其他技术难题也都制定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组装前期,为确保起吊作业安全,车间首先安排共产党员戚良罡、袁富强两位同志对行车和吊具进行认真点检,在确认吊具吨位足够、无损伤之后,做好标记备用;组织党员突击队在下班后清理装配区域场地,腾出足够大的场地来组装金鼎支架。
组装作业开始后,全车间一盘棋,都在围绕金鼎支架“转”,一切为金鼎支架让步。在掩护梁安装完毕以后,支四班班长张小辉向车间提出:“由于掩护梁太重,用现有木楔垫在下面,恐怕会被压裂,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得赶快想办法解决。”车间及时协调制作了4个铁垫块,和木楔配合使用,解了燃眉之急。另外,综合办事员、共产党员董长虹及时申请、核对、发放金鼎支架组装所需材料,保证充足供应;车间领导坚持全过程在现场跟班指导,在做好安全巡查的同时,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金鼎支架的顶梁在完成部件组装以后,需要翻转180度,才能进行起吊掩卡。共产党员、施工员刘刚提出建议:“吊整个顶梁翻转太重,不安全。可以采用只吊一头,另一头始终着地的翻转方法,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钢丝绳和行车的受力状况,保证作业安全。”生产班组及时采用这种方法,顺利地完成了顶梁的翻转。
在卡顶梁的过程中,支架二班和四班互相配合,按照“诸葛会”上确定的“盲对法”,使用电动升降梯把销轴抬升到铰接孔的高度后,刘振元、吴振辉两位副班长一起用尽全力才把销轴的端头推进外铰接孔,并且给销轴中心孔装上了M48螺栓,再用不停的力锤击螺栓,顶梁不停地上下点动,最终销轴在动态过程中顺利贯穿三个铰接孔后完成组装,在场职工都鼓掌纷纷欢呼庆祝,同时也感叹集体智慧的强大。
在安装完顶梁大销轴后,支四班还需要把两个液压油缸转动到顶梁上的柱帽里去,由于油缸单件重量达到3吨多,用撬棍等简易工具根本无法让其动弹,用铲车也打滑推不动,组装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班长张小辉召集班员一起碰头,商议解决办法,最后大家决定用“葫芦”来拉。“葫芦”上的链条不停地被拉动,职工累得满头大汗,油缸才转出1cm的空隙,其他人员赶紧填入木楔并往下砸,给油缸定位,然后继续拉。几个职工你换我、我换你,不停地忙了四十多分钟才把一个油缸转到位。
经过估算,要是把四个油缸全部装好,至少要忙到晚上10点多钟,而且越干人会越累,效率也会降低。职工马全胜说:“这个方法虽然慢,而且累人,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咱们歇一会继续干,工期很紧张,今晚不装完这四个油缸我们绝不收工!”其他职工纷纷表示:“干就完了。”他们一直奋战到晚上11点钟,才把四个油缸安装到位,四名职工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在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内,总装车间上下同心,每天晚上都要加班五六个小时,最终胜利完成了这次金鼎支架组装任务,产品质量优良,顺利通过客户验收,实现了按期交货。
队伍团结如铁板,工友肩膀互“支”撑
总装车间是一个凝心聚力、友爱互助的团队。工作中,各班组在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现场管理等方面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当某个班组遇到困难时,其他班组也都会鼎力相助,共渡难关。
2023年6月份,缸二班副班长韩超因病请假,该班人手不足,任务又十分紧急,支架三班主动抽派1人增援,帮助该班按期完成任务。各班主动互相帮助,这样的情况在总装车间经常出现。
各生产班组经常要在车间三跨场地之间倒运物料,需要用几台行车接力周转,有时行车被其他班组占用,影响到工作进度,遇到这种情况班组之间打个招呼,班组职工也都能互相理解,为了保证车间整体生产进度,他们都愿意暂时停工腾出行车,帮助其他班组接力倒运物料。
班组之间这样互帮互助的例子数不胜数。生活中,职工之间相处也非常融洽。不论是谁家遇到红白喜事,大家也都积极去帮忙,车间也尽最大可能地提供支持。在每年节假日公司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中,车间都会组织“最强阵容”参加拔河、接力赛等集体项目。队员们都非常重视,提前做好策划,你一言我一语,提醒队友注意事项,反复认真演练,努力争夺好名次。逢年过节职工们也都会在微信群里给彼此送上温馨的祝福话语,营造出浓浓的大家庭氛围。
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支架人为矿机的发展默默耕耘、倾尽心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上下同欲、能打胜仗”的支架精神,是安徽矿机企业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激励着广大职工勇于面对一切困难挑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敢打必胜,用优异的成绩助推着安徽矿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