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在状态”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专访中冶淮海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余波
“我认为干部最好的状态就是‘在状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时刻抱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提高凝聚力、创新攻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专心谋事、一心干事、全心成事,让‘在状态’成为‘新常态’,才能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中冶淮海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余波在采访中说到。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余波认为要始终把党性修养摆在首位,始终把提升工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能力水平,要培养过硬的专业能力,对主责主业做到懂行在行,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同时要积极号召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成果,善于把党的先进理论、先进成果融入到工作中去。
“简而言之,党的干部就是要腹有底气,心有勇气,身有正气,胸有锐气。”余波在一次面向机关党员干部的党课上说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中冶淮海公司组织召开的“作风建设提升年”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全体党员干部就纷纷表示要迅速贯彻落实,在清正廉洁中增强党性修养,坚决抵制“六不”行为,压实责任,提升工作效能,摆正工作态度,时刻把工作放在心上,不断激发自身潜能,铆足“抢”的劲头,强化“争”的意识,激发“拼”的斗志,把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为了走出“日夜兼程,奋勇争先”新的赶考路,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中冶淮海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大与二十二冶安徽分公司项目合作共建力度,在阜阳筹建生产基地项目,将涉及轻质隔墙板、PC构件、黑白站(混凝土搅拌站和沥青搅拌站)等业务板块,为公司积极融入和开拓阜阳及皖北周边市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力保障。
未雨绸缪方能决胜千里。该公司切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一方面,以南京子公司为依托,充分借助二十二冶江苏分公司平台,在苏南地区开展物资供应、劳务派遣、劳务分包、工程机械设备等业务,延伸预制构件产业链。同时加强与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的交流合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协同、优势互补,推动公司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就在去年年底,中冶淮海公司中标了江苏南京华昌G88项目预制构件标的。作为进驻“长三角”的首个项目,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秉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 的理念,及时对项目图纸进行会审,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调整,按照时间节点对排产和供应进行分解,经过努力现一期预制构件已生产完成,正在生产二期产品。中冶淮海公司正在以此为契机,积极布局长三角地区,力争早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装配式绿色建筑优质服务商。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为聚焦优势产业,中冶淮海公司在2022年成立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拆分中心),全力开启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新征程,大力实施“产学研”强强联合战略,强化与各大科研院所、装配式建筑设计院等合作力度,加速推进预制轻质隔墙板建设,并着力向新农村建设、市政工程、道路交通及电力设施等领域发展。同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一方面加快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步伐,让他们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吸收专业性人才、高端人才,不断完善BIM部深化设计人员配置,提高深化设计人员能力,谋划研发能够在市场流通的新产品,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尽快实现自主深化设计,不断助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冶淮海公司提出了“技术向北、管理向南”(即:技术人员向唐山产业化基地学习、管理人员向二十二冶集团江苏分公司学习)的对标对表学习战略,大力实施对标对表工作,积极主动地对标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学先进施工技术和生产经验、补自身存在差距和不足,学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补管理短板和能力不足。通过不断的对标对表,有效解决各级管理人员经验不够、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断通过搭舞台、优机制、强激励,创造职业发展新机会,焕发骨干队伍新活力。
目标越是宏伟,越要振奋精神;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保持状态。下一步,中冶淮海公司将打好市场开拓攻坚战,自我加压,抢抓机遇,落实部署,持续深化与杜集区建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安徽建工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联系;发挥技术研发中心核心作用,加速推进轻质隔墙板生产线建设、市政管网预制构件新产品研发等;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尽快解决部分停滞项目遗留问题,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要增强大局意识,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共渡难关,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公司完成年度各项生产指标,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